烝《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蒸”《文子·上仁篇》同烝《说
烝:《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蒸”,《文子·上仁篇》同。烝,《说文》:“火气上行也。”烝,通作“蒸”。以上内容,尚见于《礼记·王制》、贾谊《新书》。
食粮是百姓的根本,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国家是国君的根本。因此作为一个统治天下的国君,上要按照天时的情况,下要发挥土地的财力,中间要合理使用人力,因此各种生物才顺利生长,五谷繁殖;教导百姓养育六畜,按季节种植树木,务求整治好田地,种植好桑树、麻类,按照土地肥瘠、高下,各自种植适宜的植物;丘陵山陂不能生长五谷杂粮的地方,用来种植竹类树木。春季砍伐枯木,夏季收获瓜果,秋季积聚菜蔬谷物,冬季砍伐大木和小枝,用来作为民生的资用。因此人民活着的时候不缺乏用物,死了的时候也不会无葬身之地。所以先王的法规,打猎的时候不捕尽群兽,不捕杀小鹿、幼麋;不放干水泽来捕鱼,不允许烧毁山林去打猎;十月之时,豺没有祭兽时,捕鸟兽之网不能安置在田野上;孟春之月,水獭没有杀鱼时,渔网不能放入水中;立秋之时,鹰隼没有捕杀鸟类,鸟网不能张在溪谷之处;九月之时,草木没有落叶之时,斧斤不能够进入山林;十月之时,昆虫没有蛰伏之时,不能够用火来田猎。孕期的动物不能够杀死,幼鸟、鸟卵不能够掏取。鱼不满一尺不能捕食,猪不过一年不能够宰杀。这样草木就像蒸气一样蓬勃生长,禽兽就像涌泉一样归往,飞鸟就像烟云一样来临,这是因为有用来招致它们的办法。
故先王之政,四海之云至而脩封疆,虾蟆鸣、燕降而达路除道,阴降百泉则脩桥梁;昏张中则务种谷,大火中则种黍菽,虚中则种宿麦,昴中则(牧)[收]敛畜积、伐薪木。上告于天,下布之民。先王之所以应时脩备,富国利民,实旷来远者,其道备矣,非能目见而足行之也,欲利之也。欲利之也,不忘于心,则官自备矣。
封疆:疆界。 虾蟆:青蛙和蟾蜍的统称。
张:二十八宿之一,属南方朱雀。今由长蛇座的六颗星组成。 大火:东方苍龙七宿之一。又叫心宿二。由天蝎座的三颗星组成。 菽:豆类之总名。 虚:北方玄武七宿之一。 宿麦:越冬小麦。《汉书·武帝纪》颜师古注:“秋冬种之经岁乃熟,故云宿麦。” 昴:西方白虎七宿之一。 “牧”:《道藏》本、刘绩《补注》本作“收”。
旷:空旷、空缺义。 来:招徕。
官:《文子·上仁篇》作“民”。 备:具备。指具备利民之心。
因此先王的治政,立春之后四海的云气来到的时候,就要修整田界;三月之时青蛙鸣叫,燕子来到,要通达道路,清除路障;十月之时阴气降临到各个山泉,那么便可以修建桥梁;三月黄昏之时,张星正中南天,那么就要种植谷子;四月黄昏时大火正中南天,那么就要种植黍类和豆类植物;八月黄昏时虚星正中南天,那么就要种植越冬小麦;九月黄昏时昴星正中南天,那么就要收采蓄积粮食、瓜果,砍伐大木。上面向天帝秉告,下面布达给万民。先王之所以能够按照季节整治完备,使国家富强,使人民得利;使空虚的府库充满,使远方的人归附,他的治世之道是十分完备的,并非先王都能亲自察看,亲身去实行,而是有想为天下谋利的愿望。有了利于天下人民的愿望,就时刻记在心上,那么百官自然就会完备自己的职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