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公司曾因为不断的创造和推陈出新使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公司非常
王安公司曾因为不断的创造和推陈出新,使公司事业蒸蒸日上。公司非常重视产品的科技含量,曾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从事产品研发工作。他们的不断创新求变使公司产品日新月异,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生产小型商用电脑、文字处理机以及其他办公室自动化设备上,一直都走在时代的前列。由于公司业绩优秀,深受大众信赖,公司股票价格飞涨,而王安家族也曾一度繁荣。可是,好景不长,晚年的王安失去了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在产品创新、市场开发方面渐渐变得固步自封,他不仅没有重视个人电脑业的兴起,反而让公司的精英们把研发方向放在了别处,这使得王安公司失去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错误的评估使公司失去了创新的竞争优势,而且王安没有突破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方式,结果因任人唯亲而造成用人不当,导致了公司管理决策的失误,从而使公司的发展方向一步步地背离了时代发展的主题。不久王安公司就像几年前神奇地崛起一般,又以惊人的速度在市场中衰败了。
王安公司神奇般地崛起,而后又迅速地在市场中衰退,这正说明了孙子“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的道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事物的这两个方面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权力场中同样没有永远的胜者,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没有永远的强大,也没有永远的弱小。
在三国群雄中,曹操原来的势力十分弱小。董卓经营陇西多年,官拜并州牧;袁绍四世三公,更是势倾天下。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之时,曹操还是一个被通缉的在逃之人。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他才凑起一支5000人的小队伍。这与拥兵数万的袁绍、刘岱、乔瑁等人相比,简直不值得一提。
汉献帝初平三年(公元者9也年),曹操的命运才有了转机。这一年,他被推举为兖州太守,在寿张与黄巾军发生一场大战,黄巾军大败,者00余万兵力全部归曹操所有。曹操对降军进行整编,取其精锐30余万,号为青州兵,曹操的实力倍增,甚至跃居群雄的前列。从此,他凭借着这一支武装力量,与群雄们逐鹿中原,最终建立了独立的魏国。
曹操于乱世之中起兵,从一个小逃犯做到了魏武帝,其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充分说明了权力场上同样也适用“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的道理。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孙子认为,如果能利用计谋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或者用小利来引诱敌人,从而影响敌人的行动,让他们落入自己的圈套,就能创造对自己有利的形势,从而战胜它。所以优秀的将帅善于分析敌方的心理,利用各种因素来影响敌军的行动,从而打破敌人的行动计划,掌握战争的主动权,最终战胜敌人。
魏惠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也年),魏将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第二年,齐威王任命田忌、孙膑率兵援助韩国。孙膑建议田忌不要直接增援韩国,而是先领兵直取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田忌采纳了此计,围攻了魏国都城大梁。庞涓急忙从韩国调回兵力,魏王令太子申率兵迎战,与庞涓联合抗击齐军。齐军危在旦夕,孙膑设计解围,他利用庞涓轻视齐军的心理,佯作败退。并且在撤退过程中逐日减少军中炉灶,给魏军造成齐军士气低落,官兵大量逃亡的假象。庞涓果然上当,只率精锐部队追击齐军。齐军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夹道设伏,魏军追至马陵,齐军伏兵杀出,太子申战死,庞涓自杀,魏军全军覆没。
孙膑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设计诱歼庞涓。庞涓果然中计,然后孙膑设伏兵全歼魏军,整个过程都在孙膑的意料之中。庞涓好像一直都被孙膑牵着走,孙膑虽然不是魏军的直接指挥者,但是他却用心理战术间接地指挥着魏军的调动,真可谓用兵如神。孙膑不愧为孙武的后世子孙,他完全领会了其祖宗的“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的战略思想。
战争中还要灵活运用“以利动之,以卒待之”的军事谋略。战国末期,赵国名将李牧与匈奴单于之战,就是很好的例子。他首先给予匈奴小利,诱其主力大军出战,从而布阵全歼了匈奴大军。
在营销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运用这种心理战术,采用积极有效的诱导方式,为顾客提供足够的利益,以吸引他们对商品的注意力,最终达到自己的营销目的。
有一个著名的美国商人,他在纽约郊区开了一家服装厂,苦心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并没有达到他预期的目标,他看到许多商品积压,急得焦头烂额,经过多日的思考,他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他在纽约市中心的繁华街区又开了一家商店,并在各大媒体做了广告,声称该店有一套与众不同的经营方法:商品标出价格的头者也天按全价出售,从第者3天起到第者8天,降价也5%;第者9至也4天,降价50%;第也5至30天,降价75%;第3者至36天,如果仍然没人要,服装就无偿送给慈善机构。商店营销信息一经发出,立即成了人们议论的话题,几乎所有人都想去这个商店看一看,况且大部分人预言这个商人将倾家荡产。因为,如果顾客等到商品价格降到最低时才买,商店岂不吃大亏?如果没人买的话,无偿送给慈善机构,那么商店损失岂不是更大?然而出乎人们所料,事实上这家商店的服装十分畅销,前后不到半个月便销售一空。原来商家这种看似愚蠢的做法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大批顾客的关注,他们看到这条信息后,又竞相传来传去。后来这些人反复一比较,都怕便宜被别人占尽,于是便争相购买,服装商只要坐收渔利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