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点】,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意在写田家闲适恬淡的情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此诗意在写田家闲适恬淡的情景,所谓描写田园派的诗。晋时的陶渊明,唐时的王维、孟浩然,都很擅长。未说“过”,先叙“邀”,既说“至”,却叙“望”,到庄之后,还留后约,一路写去,纯任自然,这是本诗的结构方法。上联是未至庄而已望见庄外的风景。下联是已至庄而叙入室饮食言笑。末二句是既过之后还拟再来,应第二句邀字。用一“就”字,又可见到了重阳,不必邀约我亦自会相就,仍自从“邀”字中生发出来。这种寻常字面,用得好,就格外得神;用得不好,就觉伤于浅俗。(第202页)
俞陛云《诗境浅说》:诗写田家闲适之境,诵之觉九衢车马,尘起污人矣。旧雨(即老朋友)相招,鸡黍即田家之盛馔。通首皆纪实事,以韵语写其真趣。三四句言近树则四面合围,远岫则一行斜抱,乃庄外之景。余昔年行役数千里,每于平畴浩莽中,遥见绿树成丛,其中必有村屋,知三句“合”字之妙。五六句言场圃即在门前,桑麻皆资谈助,乃庄中之事。更留后约,同赏菊花,益见雅人深致,涤尽尘襟也。先祖诗集首篇《兰陵菊花歌》有句云:“谁人解赏花真面,此花不如城外好。”盖花入城中,栽以瓷盆,闭诸华屋,全失篱边之天趣矣。(第11-12页)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孟浩然
一丘尝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远上人:法号远的僧人。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一丘:即丘壑,指隐居的山林。
三径:指隐居的田园。《三辅决录·逃名》卷一载:“蒋翊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求仲、羊仲从之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东林:庐山东林寺,东晋时高僧慧远曾于此传道,此借指远上人所在的寺院。
“黄金”句:指生活陷入困境。燃桂:燃烧贵如桂枝的柴。《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见如鬼,王难见如帝。今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不亦难乎!”
【评点】 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按此诗一作是崔国辅的诗。意在报告秋来客中苦况,见得欲隐无地,欲仕非愿,进退不能之苦。寄与方外人的诗,免不了称羡对方的清净无为,厌苦自己的尘俗不堪。此诗不必深究何人所作,即就格调而论,却能脱去寻常窠臼。看他完全是写的旅况客怀,毫无称羡字句,我们可以想见作者与远上人交谊的深挚,以及诗人的潦倒穷愁。此诗倘没有“东林怀我师”的一句,就可用为对寻常友朋投赠之作,正惟有此一句,我们又可窥见作者客途潦倒,既无法归隐,又不愿出仕,竟欲披剃出家以抒悲愤。倘但就字面解释,那不过一首寻常写愁记恨的诗罢了。(第196页)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三国韩、赵、魏,平陆齐地在今山东汶上县括子、牛子齐臣无害子齐[图]
- 誓令疏勒出飞泉 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 下[图]
-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图]
- 费(bì)古地名在今山东费县西北《费誓》是鲁国国君征讨淮夷、[图]
- 孟盟秦穆公左相百里奚之子叫孟明视为秦大将蹇他许慎注“弦高之党[图]
- .王修龄问王长史“我家临川何如卿家宛陵?”长史未答修龄曰[图]
- 原来使用种种譬喻来形容某些事物的美而使它更加形象化也是在语言[图]
- 【译文】,对于结交多年的老友要用新的情谊恩义去结交;对于一些[图]
- 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性商人在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之后便不能[图]
- 四州指青、冀、幽、并四州监军官名掌监督军事东汉监军为临时任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