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宜宾KTV招聘网 > 宜宾热点资讯 > 宜宾励志/美文 >  《孝经》郑玄注和孔安国传现在多数学者都认为并不真的出自郑玄和

《孝经》郑玄注和孔安国传现在多数学者都认为并不真的出自郑玄和

2022-06-20 21:19:21 发布 浏览 436 次

《孝经》郑玄注和孔安国传,现在多数学者都认为并不真的出自郑玄和孔安国本人之手。所谓郑玄注,最初只题“郑氏注”。根据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唐宋时的《孝经》郑氏注残卷,结合古文献中所引郑注资料,现在已经能够基本上恢复郑氏注的旧貌。对照郑玄所注其他经籍,《孝经》郑注体例、文气的确与之不同。王应麟《困学纪闻》等都说“郑氏”是郑玄的孙子郑小同。他是郑玄独子益恩的遗腹子,因他的手掌纹理与郑玄相似,郑玄便为他起名叫“小同”。

孔传,隋代人怀疑是刘炫伪作,千余年来几成定谳,但此案并不能成立。1942年,日本发现了刘炫《孝经述议》古抄本。后来,林秀一利用日本各种古抄本撰成《关于〈孝经述议〉复原的研究》,补足了《孝经述议》残本所缺的二、三、五卷。我们仔细研究了《孝经述议》,完全不相信刘炫伪造孔传的说法。

清人丁晏曾怀疑古文《孝经》孔传的作伪者是王肃。现在地下出土的材料业已证明此说不可靠。这起冤案应当平反,由此而推导出的王肃伪造古文《孝经》孔传的疑案也应推翻。

三《孝经》在历史上的影响

《孝经》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西汉时,自文帝开始置《孝经》博士。昭帝始元五年(前82),诏令举贤良文学,治《孝经》。宣帝地节三年(前67),诏令郡县乡学皆置《孝经》师一人。由于《孝经》成为小学课本,它便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普及。为了表示对孝道的重现,汉代从惠帝以后,皇帝的谥号中都加了一个“孝”字。后来各封建王朝效法者甚多。

东汉时,光武帝下令不仅儒生要读《孝经》,虎贲士(宫廷卫兵)也必须学习《孝经》。六朝时,《孝经》的注解、讲授,最为热闹。皇帝、皇太子听经、讲经、注经,成了宫廷的重要活动。东晋元帝作《孝经传》,吹捧《孝经》是:“天经地义,圣人不加;原始要终,莫逾孝道。能使甘泉自涌,邻火不焚;地出黄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良有可称。”穆帝、孝武帝都多次亲讲《孝经》,还召集群臣讨论《孝经》经义。北魏时,孝文帝令侯伏侯可悉陵把《孝经》翻译成本民族的语言,“教于国人,谓之《国语孝经》”(《隋书·经籍志》)。

隋唐皆以《孝经》颁行天下。唐太宗对皇太子读《孝经》大加称赞,说“行此足以事父兄,为臣子”(《旧唐书·高宗纪》)。高宗仪凤三年(678),诏令以《道德经》和《孝经》为上经,“贡举皆须兼通”(《唐会要》卷七五)。玄宗二度亲注《孝经》,诏令“天下家藏《孝经》,精勤教习”(《唐会要》卷七五)。天宝四年(745),玄宗又亲以八分书写《孝经》,刻石立于太学。这一形似经幢的巨大石刻,至今仍屹立在西安碑林。

宋代时,宋太宗御书《孝经》赐给李至,说:“千文无足取,若有资于教化,莫《孝经》若也。”(《宋史·李至传》)真宗咸平二年(999),诏令邢昺撰《孝经义疏》。大中祥符八年(1015),真宗又亲撰《孝经》诗,命群臣赋和。金、元两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拜倒”在《孝经》之下。金海陵王天德三年(1151),诏令用唐玄宗御注《孝经》,授于各级学校。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1183),仿效汉代羽林军通《孝经》故事,以女真文《孝经》千部交检点司,分赐给护卫亲军。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定国子学制,凡读书必先读《孝经》。元武宗时,命中书右丞孛罗帖木儿以蒙古文翻译《孝经》。武宗下诏云:“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达于庶民,皆当由是而行。其命中书省刻板模印,诸王而下皆赐之。”(《元史·武宗纪》)

明代,《孝经》仍是必读必尊的经典。明太祖说,《孝经》是“孔子明帝王治天下之大经大法,以垂万世”(《明会要》卷二六)。清代,顺治皇帝曾亲注《孝经》。康熙四十六年(1707),翻书处刊刻“满汉合璧”《孝经》。雍正五年(1727),又刊行了《钦定翻译孝经》。雍正帝将历代有关《孝经》的重要注解汇集成《孝经集注》行世。乾隆时,宫廷画家金廷标绘《孝经图》,乾隆帝亲自作题记,御书《孝经》全文与图相配。咸丰时,诏令各省学校,科举考试都要加试《孝经》。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